据估算,我国整体人群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大于20%,也就是说,每5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是萎缩性胃炎患者。
/
如今比例这么大,主要也是因为如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非常之高,再加上现代人都是亚健康,很容易就变成萎缩性胃炎。
/
所以其实不论是幽门螺旋杆菌还是萎缩性胃炎,症状都是大差不差的,胃脘疼痛、痞满饱胀、反酸嗳气、嘈杂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等。
在《伤寒论》看来,涉及这些病症及主症者,涵盖了太阳病、阳明病、少阳病、太阴病、少阴病、厥阴病、霍乱、差后劳复等病,而对应这些的方证一共有34个方子。
在《温病学》看来,涉及这些病症的共有风温、春温、暑温、湿温、伏暑等,能治疗的方子有23首。
从这些古人的经验中,再加上临床的总结,我认为诊治萎缩性胃炎应当首先分辨病情的虚实,如果是属虚者,病位当以脾胃为主,又可进一步分为脾胃气虚、脾胃阳虚、胃阴不足三种主要类型;如果是属实者,又以寒凝、热郁、气滞、血瘀、湿阻、食积最为多见。
给大家介绍一个“气滞”型的案例。
何先生,54岁,胃痛有两年了,一直没治好,后来经熟人介绍找到我这来了。
/
我:有胀感吗?
患者:有经常胃胀,是不是胃痛,主要是胀得不舒服,还会嗳气,不停地往上......
/
我:吃饭怎么样?
患者:没啥胃口,不吃也涨着,感觉不到饥饿,所以平时吃的挺少的。
/
我:大便怎么样?
患者:大便有点干,如果是天气很冷的话症状就会变得很严重。
/
我看了一下舌头,舌质偏淡,苔薄白,有点腻,舌下静脉呈怒张状态,表明体内有瘀滞。
/
我辩证为中虚气滞。治疗思路是益脾养胃,理气消胀,化瘀止痛。
/
我认为脾胃之气亦即胃气、中气、胃的生生之气。脾胃的盛衰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、发展、转化和预后,“脾胃健旺,五脏可安”。所以主张外感祛邪,亦要照顾胃气。
/
有的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认识多为脾胃功能受损,运化失权,致使气血生化不足,胃失濡养,胃阴不足,故而治以益气养阴为法。
但是我不这样认为,我反而认为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脾虚气滞,即由胃病日久,渐致中气受损,若中气不足,脾胃功能衰减,则纳运失常,生化乏源,气机不得舒,久则胃之脉络自痹,气血运行受阻,胃失所养,日渐萎缩。
/
所以年纪大的人很容易患有萎缩性胃炎。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,出现症状之后,根据“通则不痛”原则,视其标邪性质分而治之。
/
如痰湿宜健脾燥湿,夹滞多消补兼施,肝郁气滞,则辛香疏导相伍。胃阴不足,甘凉,甘平润养;胃阳亏虚,则辛温通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