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炎治疗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元代名方,可治各种老胃病,慢性胃炎胃胀
TUhjnbcbe - 2024/8/11 12:39:00

前几天,我们说了息肉的治疗方法,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元代名方,专门治疗胃痛、胃胀、慢性胃炎的方子。

我们结合医案来说,大家很容易就明白了。

邱女士,今年35岁了,是我们河南许昌的一个患者,最近几年一直上腹部隐痛、食欲不好、胃胀,在当地治疗,吃药缓解,停药不久,就会反复。最近半年症状加重,经常腹胀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饭后容易打嗝、反酸水、口干口苦、恶心想吐。

年初来新乡走亲戚,经亲戚介绍,来到我这里治疗。刚开始我不是很了解情况,就说你这都是小毛病,在当地治疗就好了,为啥大老远的跑到新乡来治,她说,现在好中医不好找,她在当地也治疗过,一直没有很明显的效果,想着亲戚都在这治好了,就也想试试。

经过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发现,患者还伴有神经乏力、头昏眼花、胸闷气短、咳嗽咳痰、特别容易出虚汗、怕冷怕风、不能吃凉的,经常拉肚子、大便不成形等症状。

经辨证,患者属于脾胃虚损、湿阻中焦,肺气不足所导致的,于是我思索片刻,给这个患者用了李东恒的补益方“升阳益胃汤”加减。

方子组成:白术,黄芪,人参,半夏,炙甘草,防风,白芍,独活,羌活,柴胡,泽泻,黄连等。

这个许昌的患者,用药一个疗程之后反馈说,胃痛、食欲不振、咳嗽咳痰、出虚汗、易感冒等情况,缓解了很多,前方有效,接着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,调整前方,加减用量,进行巩固治疗,直到患者病愈。

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给患者用这个方子。

我在了解患者情况的时候发现,患者脾胃损伤、消化能力下降,所以食物消化的慢,停留在胃里面,导致患者打嗝、胃痛、胃胀,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虚弱,气血生成失去了源头,没有足够的气血滋养头目,就会头晕,怕冷则是阳虚的表现。

患者口干口苦根源也是患者脾虚,导致水湿内停,时久郁而化热,所以会口干口苦。我们中医说,肺主皮毛,肺气虚,毛孔开合不正常,难以保护体表,所以会出虚汗、怕风易感冒,肺中停留的有水湿,就会出现咳嗽的症状。

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方子:

白术,黄芪,人参,半夏,炙甘草,防风,白芍,独活,羌活,柴胡,泽泻,黄连等。

这里面有一个经典名方,堪称“补气首方,汤王之王”,就是由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组成的六君子汤,该方能够益气健脾,治疗脾胃气虚,运化失常。

黄芪在这里具有补益肺气、固肌表、止汗出,同时配以芍药止汗养血。

这里用到羌活、独活、柴胡以及防风来给患者解表升阳、祛湿止痛。茯苓和泽泻利水渗湿、泻热除湿热,黄连清热泻火。

诸药合用,共同起到补脾胃、升阳益气、补肺固表的作用。

由此可见,元代李东恒的升阳益胃汤对于胃炎、胃胀、胃痛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饭后容易打嗝、反复酸水、口干口苦、恶心想吐、咳喘气喘、神经乏力、头昏眼花、胸闷气短、咳嗽咳痰、出虚汗、怕冷怕风、不能吃凉的,经常拉肚子、大便不成型有明显的效果。

冬季天气寒冷,对于胃不好的患者,要全方位养护,特别要注意胃部的保暖,及时添加衣物。遇寒胃痛的人可以选用中成药良附丸,对于体质不佳,脾胃虚弱的人来说,如果胃脘隐痛、喜温喜按、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,手足不温,大便溏薄而没有热象,可以选用黄芪建中丸。

最后需要注意的是,上面的方子分享给大家,仅供借鉴和参考,中医讲究一症一方,用药时需在专业医生的辩证下使用。

#胃病#
1
查看完整版本: 元代名方,可治各种老胃病,慢性胃炎胃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