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汁反流性胃炎(HP+)
胃脘痛案
边某某,女,52岁
年11月11日就诊
诉胃脘隐痛连及背部1年余。于年6月查胃镜示:胆汁反流性胃炎;(HP++),当时未予杀菌治疗。半月前因反复胃脘痛接受四联杀菌治疗(果胶铋、耐信、阿莫林、呋喃唑酮)。药后右上腹偶有胀闷不适,胃脘隐痛,伴嗳气,易性急,偶有鼻塞,更衣日行一次。舌淡红,苔薄*,脉细滑。辅检生化:总胆固醇7.14mmol/L,低密度脂蛋白5.62mmol/L。既往史:慢性鼻炎。
西医诊断:胆汁反流性胃炎
中医诊断:胃脘痛(肝胃不和)
治法:疏肝理气和胃
处方:柴胡9g、郁金12g、制半夏12g、陈皮10g、茯苓15g、蒲公英30g、炒*连5g、枳壳12g、淡竹茹20g、吴茱萸3g、望春花10g、白芷10g、藿香12g、阳春砂5g、炒*芩12g。14帖。
二诊
右胁下闷,按之疼痛,大便干结不畅,目糊。舌淡红,苔薄,脉细滑。腹部B超无殊。上方去望春花、白芷,加冬瓜仁30g、莱菔子30g。14帖。
三诊
心下痞塞、嗳气仍有,饥时明显,更衣日行一次,两目干涩,饮水即欲临厕。舌淡红,苔薄,脉滑。辅检生化:低密度脂蛋白3.47mmol/L,胆固醇6.17mmol/L,甘油三酯2.19mmol/L。上方枳壳减至10g,加枸杞子15g、生地15、广木香10g。14帖。
四诊
晨起偶有嗳气,胃脘无明显不适,诸症平缓。舌淡,苔薄,脉滑略弦。再进上方14帖,以全疗效。
按语
患者初诊以“胃脘隐痛连及背部”为主诉,故中医诊断辨为胃脘痛,西医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。中医治疗胃脘痛,以“通”为大法,但由于病因不同,通的方法也不尽相同,实证有疏肝行气、有清化湿热、有化瘀通络、有散寒止痛、有消食导滞等,虚证有温中暖胃、有滋阴养胃等。本案患者既往辅检提示有胆汁反流性胃炎、Hp(++)。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在胃中生存的微生物,能够导致胃炎、消化道溃疡等一系列消化道疾病,甚至是胃癌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。存在Hp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患者,如果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,治疗会比较困难。故而王师先以西医的四联杀菌方案对患者进行杀菌治疗,待疗程结束后,再根据辨证予以中药治疗,这样一是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解决其不适症状,二是可以用中药调整人体正气,使幽门螺旋杆菌不易再生。
杀菌后患者仍然胃脘隐痛嗳气,右上腹胀闷,由其易性急可知其病由肝气不舒,郁而化热,疏泄胆汁不利,木气横犯中土,内生湿热;胃脘气机不畅,时而上逆,故见右上腹胀闷、胃脘隐痛、嗳气等不适,苔*脉滑正合湿热之象。《素问?通评虚实论》云“九窍不利,肠胃之所生也”,其偶有鼻塞盖由中焦气机痞塞,升降失常所致。故其病位在脾胃,涉及肝胆。辨为肝胃不和之证,治以疏肝理气和胃。方用自拟柴郁二陈汤合*连温胆汤之意加炒*芩清疏肝胃郁热,燥湿化浊;左金丸清肝降逆;藿香、阳春砂理气醒胃化浊;望春花、白芷宣通鼻窍,诸药合用使肝气得平,郁热得清、浊邪得化、胃气得降。
二诊之时肝郁未解,气滞胁下,故见右胁下闷、按之疼痛,肝热上扰,故见目糊,热随浊气下行故大便干结、粘而不畅。治疗上去望春花、白芷,加莱菔子化浊行气通腑、冬瓜仁活血利水,《本草从新》言其尚可“补肝明目”。三诊时辅检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前降低,提示体内湿浊渐消。然病之日久,郁热伤阴,肝之阴血不足不能濡养肝窍,故见两目干涩;胃之阴液不足,故见痞闷嗳气饥时明显。故上方减枳壳之量防止气行太过,加枸杞、生地濡养肝胃之阴,佐以木香通行三焦以化浊气。四诊之时诸症已平,唯嗳气偶有,此为胃中不和,再进上方,以全疗效。
本案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,因西医有疗效确切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,故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,配合西药一起治疗,效果理想,患者随诊复查胃镜时HP转阴。
扫码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