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炎治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七辨治慢性胃炎的经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qsnbdf/160304/4780765.html

国医传承与教育研究室第92期

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(七)——辨治慢性胃炎的经验

作者:姜杨等

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,临床十分常见。既往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、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类。后有悉尼分类法,由组织学和内镜两个部分组成,十分繁杂。幽门螺杆菌的发现,为慢性胃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概念,但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仍不理想。中医治疗慢性胃炎,方法灵活,疗效为人们所肯定。董建华教授对慢性胃炎的辨治有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,现归纳整理如下。

01

通降和胃

慢性胃炎有多种分类方法,但临床普遍采用的还是胃镜分类法,即慢性浅表性胃炎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肥厚性胃炎。三者均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。前贤治胃,常以升阳益气为主,李东垣创补中益气汤,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。至清·叶天士,始倡养胃阴之说,用药甘凉濡润,补东垣之所未逮,但用药仍以香燥升发为主。因此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,也多以虚寒论治,以温补为大法。董建华教授集几十年临证经验,认为通降乃治胃炎之大法。胃为水谷之腑,六腑传化物而不藏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。降则和,不降则滞,反升则逆。胃炎的诸多症状,如嗳气、痞满,都和胃失和降有关;胆汁反流,造成胃黏膜损害,中医认为也和胃气失降有关。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。而胃失和降,脾亦从而失运,则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气滞、湿阻、食积、痰结、火郁等相因为患。概言之,慢性胃炎不论寒热虚实,内有郁滞是共同的。实者塞而失降,虚者则滞从中生。这些病理产物就是胃黏膜的攻击因子。因此,董师在治疗上强调一个降字,胃气下行,则有效验。疏其壅塞,消其郁滞,并承胃腑下降之性祛郁生新。若气滞实证,胁痛嗳气,予理气通降,药用苏梗、香附、陈皮、枳壳、大腹皮、砂仁、香橼皮、佛手、槟榔行气通降,后酌加小量*芪、参、甘草顾本补虚,反收以通为补之效;若胃中灼热,大便秘结,则用通腑泄热,取效量捷,药用酒大*、*连、*芩、瓜蒌、大腹皮;若胆胃不和,胆汁反流,则予降胃利胆,则胆汁下行,药用苏梗、香附、陈皮、莱菔子、大腹皮、连翘、厚朴、枳实;若胃阴不足,舌红少津,予滋阴通降,药用沙参、麦冬、丹参、白芍、石斛、香橼皮、佛手、枳壳、香附;若中气不足、脘腹痞满,宜升清降浊,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、香橼皮、佛手、大腹皮,名为加味补中益气汤,疗效更为明显;若湿滞中焦,舌苔厚腻,予化湿通降,药用藿香、佩兰、半夏、厚朴、滑石、通草、大腹皮、清豆卷、荷叶、苏梗;若气滞血瘀,舌暗有斑,予化瘀通降,药用丹参、酒大*、砂仁、降香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蒲*、五灵脂、九香虫、刺猬皮。董师治疗慢性胃炎,少用补气多用通降和胃,认为胃气下行,才有效验。

02疏肝和胃

慢性胃炎肝胃不和的证型较为常见。董师治疗慢性胃炎,常用疏肝和胃之法,在生理条件下,气机升降,脾胃为权;在病理条件下,气机怫郁,以肝气为首。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胃失和降,出现胃脘胀满、恶心、嗳气等慢性胃炎常见的一组症状。气郁化火,还会出现烧心、口苦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董师十分重视疏肝气,调畅脾胃之气机,治胃不忘调肝已成定则。情志不舒,脘胀胁满,嗳气,用疏肝和胃,以四逆散加减,常用药物:柴胡10g,白芍10g,枳壳10g,香附10g,*芩6g,苏梗10g,元胡10g,川楝子10g;胁胀,胃脘痞满,苔腻,或恶心呕吐,用平肝和胃,以旋覆代赭汤加减,常用药物:旋覆花10g,代赭石15g,*参10g,姜半夏10g,生姜6g,厚朴10g,竹茹5g,大枣3枚,甘草5g,此方虚实兼顾,降逆化痰,十分符合慢性胃炎虚实互见的病情,临床使用,多能取效;若肝郁化火,胃中灼热,舌红苔*,用清肝和胃,常用药物:柴胡10g,白芍10g,元胡10g,川楝子10g,*连3g,*芩6g,酒*5g,厚朴10g;若肝胃阴虚,舌红少津,用柔肝和胃,用一贯煎加减,常用药物:白芍10g,当归10g,川楝子10g,沙参10g,麦冬10g,绿萼梅10g,香附10g,佛手10g。慢性胃炎诊断比较容易,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,疏肝和胃是不可缺少的手段。

03擅用清法

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,而胃脘痛历来多从虚寒论治。“三焦痛证因寒者常居八九,因热者十唯一二。”“脾胃不足之源,乃阳气不足,阴气有余。”因此慢性胃炎也多以虚寒论治,喜用香砂六君之属。董师对慢性胃炎多从热证或寒热错杂论治。慢性胃炎胃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:①舌红苔*。舌为脾胃之外候,苔乃胃气之所熏蒸。根据大量案例观察,慢性胃炎以红舌*苔多见。董师认为,红舌*苔是胃热辨证的最直接依据,诊察应十分仔细。②胃中灼热。慢性胃炎胃中灼热的病情也较为常见,主诉烧心、胃中灼热感。③存酸。也称反酸,是胃热的重要表现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指出:"诸呕吞酸,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"。④胃黏膜的胃热表现。胃镜是中医望诊的延伸,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多见充血、糜烂,具有中医红、肿、热、痛的表现。董老也常将其纳入胃热辨证的依据。

慢性胃炎出现胃热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①寒郁化热:慢性胃炎患者确有感受外寒或饮食生冷而诱发者,但胃为多气多血之腑,邪客之极易化热,如叶天士所说:“考《内经》诸痛,皆主寒客,但经年累月之痛,寒必化热。”②气郁化火:情志不遂,肝气怫郁,胃失和降,气闭热自内生,“火郁之发,胃痛呕逆。"③湿热蕴结:胃失和降,脾失健运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湿热蕴结。④痰火:胃失和降,不能正常腐熟传导,聚湿生痰,痰与热结,胃脘痞闷,舌苔*腻。⑤饮食不节:《脾胃论》的成书年代,战乱频仍,饥饿冻馁,胃脘痛虚寒证多见。现在胃炎患者,多是恣食肥腻,过度饮酒,胃气塞滞,郁而生热,热聚为*。这是目前胃热多见的主要原因。直到年幽门螺杆菌被证实为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之后,胃热学说才日益引起人们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